九寨沟地震发震断层属性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应变状态讨论

被引:105
作者
徐锡伟
陈桂华
王启欣
陈立春
任治坤
许冲
魏占玉
鲁人齐
谭锡斌
董绍鹏
石峰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发震断层; 应变积累条件;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九寨沟地震(Ms7.0或Mw6.5)震中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东缘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交汇部位,中国地震局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曾将该震中区判定为玛沁—玛曲高震级地震危险区.地震应急科学考察期间没有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但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位、极震区基岩崩塌和滑坡集中带、重新定位余震空间展布和震源机制解等显示出发震断层为NNW向虎牙断裂北段,左旋走滑性质,属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分支断层之一.此外,汶川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次级活动断层上发生了包括2017年九寨沟地震(Mw6.5)、2014年鲁甸(Mw6.2)、景谷(Mw6.2)、康定(Mw6.0)等多次中强地震,显示出青藏高原东缘至东南缘各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层现今处于中等偏高的应变积累状态,即在巴颜喀拉、川滇等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层上具备了发生高震级(Mw≥7.0)地震的构造应力-应变条件,未来发生高震级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018 / 40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四川岷江断裂带北段的新活动、岷山断块的隆起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J].
周荣军 ;
蒲晓虹 ;
何玉林 ;
黎小刚 ;
戈天勇 .
地震地质, 2000, (03) :285-294
[22]   GPS跟踪站观测的初步结果所揭示的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 [J].
李延兴 ;
胡新康 ;
赵承坤 ;
王敏 ;
郭良迁 ;
徐菊生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8, (02) :31-37
[23]   GPS用于区域地壳运动及地震危险区判定的初步研究 [J].
杨国华 ;
李延兴 ;
薄万举 ;
韩月萍 .
中国地震, 1998, (01) :42-48
[24]   关于岷江断裂若干问题的讨论 [J].
钱洪,马声浩,龚宇 .
中国地震, 1995, (02) :140-146
[25]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J].
赵小麟,邓起东,陈社发 .
地震地质, 1994, (04) :4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