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肝豆状核变性类似杂合丢失现象的报告及可能机制探讨
被引:2
作者
:
马少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物证教研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马少春
倪星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物证教研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倪星群
徐评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物证教研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徐评议
梁秀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物证教研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梁秀龄
机构
: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系物证教研室!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来源
:
遗传
|
1999年
/ 04期
基金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
杂合丢失;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D O I
:
10.16288/j.yczz.1999.04.003
中图分类号
:
Q343 [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
071007 ;
090102 ;
摘要
:
对39 个家系45 个病人及60 例正常人的 A T P7 B 基因的几个外显子采用8 ~10 % 的非变性丙稀酰胺胶进行 S S C P 分析, 并对异常者测序 ( 放射自显影) , 发现一个家系的8 号外显子上同时存在两个突变 ( C2250 G 和 G2273 T) , 患者属纯合子, 其父为杂合子, 母亲和妹妹为正常, 类似 “杂合丢失现象”。提示在除了肿瘤之外的体细胞遗传病中, 二次突变理论也可能是突变发生的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