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型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及脱贫对策

被引:2
作者
彭敬
机构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保护型贫困; 生态付出; 生态补偿; 生存发展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保护意味着要限制利用生态资源,这毫无疑问会给生态保护地区的群众的生存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贫困便是其中的影响之一。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群体因保护生态而陷入生存发展困境的生态保护型贫困现象。这类贫困的产生与生存发展模式的改变以及对新的生存发展模式缺乏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方面,精准扶贫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用生态保护地自身的资源和生态受益地区转移的生态补偿等资源解决生态保护和扶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生态保护型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生态补偿式扶贫的合作博弈分析 [J].
郑克强 ;
徐丽媛 .
江西社会科学, 2014, 34 (08) :69-76
[2]   自然资源保护对参与者多维福祉的影响——以黄河源头玛多牧民为例 [J].
李惠梅 ;
张雄 ;
张俊峰 ;
张安录 ;
杨海镇 .
生态学报, 2014, 34 (22) :6767-6777
[3]   中国生态贫困的主体分析 [J].
李虹 .
生态经济, 2013, (08) :41-44+50
[4]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J].
杨莉 ;
甄霖 ;
李芬 ;
魏云洁 ;
姜鲁光 ;
曹晓昌 ;
龙鑫 .
资源科学, 2010, 32 (05) :849-855
[5]   生态贫困初探 [J].
鲍青青 ;
唐善茂 ;
王瑛 .
资源与产业, 2009, 11 (05) :111-114
[6]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四川农村社区的影响分析 [J].
徐薇 .
经济体制改革, 2001, (01) :45-50
[7]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赵跃龙 ;
刘燕华 .
人文地理, 1996, (02) :5-11+72
[8]   生态敏感地带与贫困地区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周 ;
孙若梅 .
农村经济与社会, 1994, (05) :49-56
[9]   中国贫困地区类型划分及开发研究提要报告 [J].
姜德华 ;
张耀光 ;
杨柳 ;
侯少范 .
地理研究, 1988, (03) :1-16
[10]   从人文方面看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J].
布赖恩·斯普纳 ;
计德容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84, (04) :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