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繁殖早期取食地选择

被引:9
作者
曹明 [1 ]
李伟 [1 ]
周伟 [1 ]
张兴勇 [1 ]
张仁功 [2 ]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
[2] 云南省楚雄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动物学; 黑颈长尾雉; 取食地选择; 繁殖早期; 哀牢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取食地的观察于2005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进行,搜寻到取食地15个,相应设15个对照样地。调查和测量它们的22个变量因子。比较取食地与对照样地中各变量,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植被特征的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枯落物盖度等5个变量因子差异极显著,乔木层盖度差异显著;食物因素的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密度2个因子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优先选择的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灌木、乔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发达,地面种子食物资源丰富,远离干扰源。黑颈长尾雉围绕解决繁殖期取食安全和营养需求来优先选择取食地变量因子,即选择互补型的高灌木或乔木盖度、壳斗科Fagaceae植物种子和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富的区域作为取食地。表3参26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利用 [J].
李伟 ;
周伟 ;
纪德 ;
张仁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02) :153-158
[2]   白冠长尾雉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 [J].
徐基良 ;
张晓辉 ;
张正旺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2002, (06) :471-476
[3]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J].
孙全辉 ;
张正旺 ;
朱家贵 ;
高振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08-112
[4]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研究 [J].
丁平 ;
李智 ;
姜仕仁 ;
诸葛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01) :103-108
[5]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植被特征研究 [J].
丁平 ;
杨月伟 ;
李智 ;
姜仕仁 ;
诸葛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 (05) :557-562
[6]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J].
史海涛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1999, (02) :52-57
[7]   黑颈长尾雉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J].
庾太林 ;
李汉华 ;
申兰田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99-103
[8]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J].
石建斌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1997, (03)
[9]   云南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分布及栖息地类型调查 [J].
韩联宪 .
生物多样性, 1997, (03) :26-30
[10]   黑颈长尾雉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J].
刘小华 ;
周放 ;
潘国平 ;
赖月梅 ;
刘自民 .
动物学报, 1991, (03) :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