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思考

被引:12
作者
慈福义
陈烈
机构
[1] 山东省轻工业学院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 类型; 空间差异; 产业系统;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6.03.003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不变的模式;③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但大于零的模式;④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等于零的模式;⑤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小于零的模式。认清循环经济不同类型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多赢”,正确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认为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空间差异规律包括环境质量“U”字型分布规律和环境质量地区差距的倒“U”字型规律,在近期缩小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环境质量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缓三大经济地带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策略的探讨 [J].
丁同玉 .
科学管理研究, 2003, (06) :80-82
[2]   首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综述 [J].
徐高田 ;
陈勇 ;
龚礼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12) :57-60
[3]   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J].
金泽虎 .
现代经济探讨, 2003, (05) :7-9
[4]   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J].
陈国阶 .
地理科学, 2003, (02) :129-135
[5]   浅析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方策 [J].
李赶顺 .
日本学刊, 2002, (06) :105-117
[6]   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J].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2, (04) :335-343
[7]   学习型区域:面向全球化的区域发展 [J].
孟庆民 ;
李国平 ;
杨开忠 .
地理科学, 2001, (03) :205-209
[8]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J].
陆大道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 2000, (06) :487-493
[9]   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状态的比较研究 [J].
任东明 .
地理科学, 2000, (02) :97-101
[10]  
广州增城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陈烈,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