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区As等元素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及来源研究

被引:57
作者
汤奇峰
杨忠芳
张本仁
冯海艳
王洪翠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大气干湿沉降; 金属元素; 沉降通量; 来源; 成都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德阳等6万km2的农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样品采集,共采集干、湿沉降样品28件,分别测试干、湿沉降中B、Mo、Mn、Zn、As、Cd、Hg、Pb、K、Ca、Na和Mg元素含量,计算获得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其中4种有害元素年沉降通量平均值分别为As2.77mg.m-2.a-1、Cd1.77mg.m-2.a-1、Hg0.10mg.m-2.a-1、Pb45.95mg.m-2.a-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进行区分,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其中第一主成分为Hg、Pb、Zn、Cd、Mo和As;第二主成分为K、Mg、Na、Mn和B;第三主成分为Ca。主成分对原始变量解释度达到94.88%,第一主成分说明Hg、Pb、Zn、Cd、Mo和As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各干湿沉降接收点元素沉降通量与相应点位土壤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b、Hg在两种介质中相关性显著,说明土壤中Pb、Hg积累与大气干湿沉降具有密切关系,其他元素来源则更为复杂。通过不同地区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的比较发现,各地区元素沉降通量差异明显,其中成都和德阳两地As、Cd、Hg、Pb沉降量显著较高,说明沉降中污染元素来源与不同地区工矿企业类型和数量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主成分分析在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刘德林 ;
刘贤赵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3) :124-125+128
[2]   大气中TSP和降尘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J].
邹海明 ;
李粉茹 ;
官楠 ;
郭胜强 ;
段立珍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393-395
[3]   冬季上海吴淞地区大气颗粒物PM10的元素主成分分析 [J].
李德禄 ;
张元勋 ;
李爱国 ;
王荫淞 ;
张桂林 ;
李燕 .
核技术, 2005, (02) :109-112
[4]   大气降尘收集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 [J].
钱广强 ;
董治宝 .
中国沙漠, 2004, (06) :119-122
[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问题与讨论 [J].
成杭新 ;
杨忠芳 ;
赵传冬 ;
庄广民 ;
刘英汉 ;
赵更新 ;
陈国光 ;
陈德友 .
地学前缘, 2004, (02) :607-615
[6]   进入21世纪的勘查地球化学:对生态地球化学的展望 [J].
杨忠芳 ;
成杭新 ;
陈岳龙 ;
冯海艳 ;
陈德友 ;
陈国光 ;
赵更新 .
地学前缘, 2004, (02) :600-605
[7]   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附视频 [J].
奚小环 .
物探与化探, 2004, (01) :10-15
[8]  
Atmospheric Cu and Pb Deposition and Transport in Lake Sediments in a Remote Mountain Area, Northern China[J] . Yongming Han,Zhangdong Jin,Junji Cao,Eric S. Posmentier,Zhisheng An.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2007 (1)
[9]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race studied by analysis of moss (Hypnum cupressiforme) [J].
Coskun, M ;
Frontasyeva, MV ;
Steinnes, E ;
Çotuk, AY ;
Pavlov, SS ;
Coskun, M ;
Sazonov, AS ;
Çayir, A ;
Belivermis, M .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5, 74 (01) :201-209
[10]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heavy metals in northern Serbia and Bosnia-Herzegovina studied by the moss biomonitoring,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nd GIS technology[J] . M. V. Frontasyeva,T. Ye. Galinskaya,M. Krmar,M. Matavuly,S. S. Pavlov,E. A. Povtoreyko,D. Radnovic,E. Steinnes.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