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型产业空间与中国经济成长——论30年科技工业园区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

被引:11
作者
鲍克 [1 ]
夏友富 [2 ]
机构
[1] 北京中关村科技控股公司党委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
产业载体; 园区; 经济转型; 载体升级; 体制设计;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8.07.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从产业空间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30年是载体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的突破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复制,引入了现代企业的模式并引发体制学习效应,改变了整个以国有工厂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结构;大规模的园区复制出现了城市化的生长核,充足的新增就业保持了多年高城市化率,并以农转居而瓦解了这些载体所在区域的二元体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的提出,新时期产业载体面临新的使命和体制设计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区域财富.[M].(美)JeffSaperstein;(美)DanielRouach著;金马工作室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与实践.[M].吕薇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人民出版社.2003,
[4]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定位和方向研究.[M].刘建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