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空间变换——岩土本构描述的一条新途径

被引:3
作者
刘元雪
施建勇
机构
[1]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 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南京
[3] 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重庆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岩土力学; 本构理论; 本构关系; 应力空间变换; 岩土材料; 岩石; 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岩土类摩擦型材料的极限状态线限制了岩土体应力状态的变化范围。岩土体应力状态靠近极限状态线时,岩土体塑性剪切变形越来越大,趋于破坏;而离开极限状态线时,结果刚好相反。这是岩土次生各向异性的一种反映。从岩土类材料极限状态线导致的各向异性出发,提出了应力空间变换的思想。以重塑土为例,以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的中心为映射中心,导出了重塑土的应力空间变换、应力增量变换的公式, 并考虑了应力洛德角的影响。通过应力空间变换,为岩土类材料本构描述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使屈服面、边界面只能在允许的应力空间中运动(等向硬化或运动硬化),合理地反映了岩土体次生各向异性与应力路径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岩土弹塑性理论的加卸载准则探讨 [J].
刘元雪 ;
郑颖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06) :768-771
[2]   岩土本构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J].
刘元雪 .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01) :45-48
[3]   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广义塑性力学 [J].
郑颖人 ;
孔亮 .
岩土工程学报, 2000, (03) :269-274
[4]   含主应力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 [J].
刘元雪 ;
郑颖人 .
力学季刊, 2000, (01) :129-133
[5]   岩土类材料的多重势面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J].
杨光华 .
岩土工程学报, 1991, (05) :99-107
[6]   一个土体的双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型 [J].
殷宗泽 .
岩土工程学报, 1988, (04) :64-71
[7]   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的弹塑性分析 [J].
沈珠江 .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85, (11) :1049-1060
[8]  
岩土塑性力学的理论基础——广义塑性力学原理[J]. 郑颖人,刘元雪.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8 (11)
[9]  
理论土力学[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沈珠江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