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

被引:78
作者
梁音 [1 ]
宁堆虎 [2 ]
潘贤章 [1 ]
李德成 [1 ]
张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关键词
崩岗; 侵蚀特点; 危害; 治理现状; 南方红壤区;
D O I
10.14123/j.cnki.swcc.2009.01.009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南方红壤区6省共有崩岗20.13万个,崩岗沟壑区面积为11.14万hm2,在过去的70~120年时间里,因崩岗侵蚀共产生92.9亿t泥沙,年均产沙量约6 723.9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90万t/(km2.a)。崩岗治理积累的"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的经验,可以根据崩岗发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建议国家把红壤区崩岗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启动崩岗治理专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边治理边研究,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治理途径;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J].
梁音 ;
张斌 ;
潘贤章 ;
史德明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1) :22-27
[2]   广西崩岗侵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模式 [J].
黄艳霞 .
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2) :3-4
[3]   湖南崩岗侵蚀成因及综合防治体系探讨 [J].
赵辉 ;
罗建民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05) :1-3+20+52
[4]   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与防治措施探讨 [J].
廖建文 .
人民珠江, 2006, (01) :35-36+49
[5]   福建省崩岗侵蚀与治理模式探讨 [J].
阮伏水 .
山地学报, 2003, (06) :675-680
[6]   福建省崩岗侵蚀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 [J].
丁光敏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5) :10-15
[7]   风化花岗岩崩岗灾害的成因机理 [J].
王彦华 ;
谢先德 ;
王春云 .
山地学报, 2000, (06) :496-501
[8]   华南水土流失区崩岗侵蚀地貌系统分析 [J].
吴志峰 ;
李定强 ;
丘世钧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5) :24-26
[9]   闽西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及治理对策——以长汀县河田镇为例 [J].
范雪蓉 ;
周生路 ;
黄劲松 .
土壤, 1999, (04) :8-11
[10]   崩岗灾害地貌及其环境效应 [J].
吴志峰 ;
钟伟青 .
生态科学, 1997, (02)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