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对极端降水的脆弱性评估研究

被引:17
作者
於琍 [1 ]
李克让 [2 ]
陶波 [2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脆弱性; 极端降水事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甚于气候平均态的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估及机理研究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极端降水为例,选择我国旱涝频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动态模拟,选择与极端降水显著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根据IPCC脆弱性的定义,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偏离多年平均状况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分别定义系统对极端降水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评估其脆弱性。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脆弱度为轻度脆弱,轻度脆弱及以下地区占区域总面积的大半,约65%,脆弱度较高的区域占20%,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北部。极端降水会增加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的脆弱度,多表现为不脆弱转变为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及以上的生态系统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干旱和洪涝对区域内生态系统脆弱度的分布格局影响不大,但干旱的影响程度高于洪涝。不论是干旱还是洪涝,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度在灾害过后的下一个生长季能基本恢复,没有连年灾害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旱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会持续到下一年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潜在植被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 [J].
於琍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董文杰 ;
刘洪滨 ;
刘长友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3) :521-530
[2]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limatic changes on Chinese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J]. ZHU WenQuan, PAN YaoZhong, YANG XiaoQiong & SONG GuoB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 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23)
[3]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J].
胡中民 ;
于贵瑞 ;
樊江文 ;
温学发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12-20
[4]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J].
丁一汇 ;
任国玉 ;
石广玉 ;
宫鹏 ;
郑循华 ;
翟盘茂 ;
张德二 ;
赵宗慈 ;
王绍武 ;
王会军 ;
罗勇 ;
陈德亮 ;
高学杰 ;
戴晓苏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3-8+50
[5]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适应的辨识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赵慧霞 ;
李双成 ;
邵雪梅 ;
陶波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3) :115-118+145
[6]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多尺度试验观测和跨尺度机理模拟[J]. 曹明奎,于贵瑞,刘纪远,李克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7]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张琼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5) :569-577
[8]   Climate-induced changes in the vegetation pattern of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J].
Yu, Li ;
Cao, Mingkui ;
Li, Kerang .
ECOLOGICAL RESEARCH, 2006, 21 (06) :91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