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比较研究

被引:14
作者
徐厚琴
方一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生态位; 城市生态经济位;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7.03.020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和2003年在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中,乌鲁木齐的生态经济位最大,西宁的生态经济位最小的结论。文章最后分析、解释了西部干旱区6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J].
邵波 ;
陈兴鹏 .
干旱区地理, 2005, (01) :136-141
[2]   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走廊综合开发的战略转变 [J].
方创琳 ;
步伟娜 .
干旱区地理, 2004, (04) :455-464
[3]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J].
马媛 ;
师庆东 ;
潘晓玲 .
干旱区地理, 2004, (04) :516-519
[4]   银川市城市化进程中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J].
杨国贤 ;
李功 .
宁夏工程技术, 2004, (03) :271-274
[5]   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模式综合研究 [J].
左其亭 ;
周可法 ;
吴泽宁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5) :23-27
[6]   生态位态势理论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J].
罗小龙 ;
甄峰 .
经济地理, 2000, (05) :55-58+71
[7]   集约持续农作制度的理论探讨 [J].
梁卫理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0, (03) :167-170
[8]   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 [J].
张光明 ;
谢寿昌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47-52
[9]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 [J].
朱春全 .
生态学报, 1997, (03) :324-332
[10]   论现代化城市的生态经济综合管理 [J].
马传栋 .
城市, 1997, (02)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