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评析

被引:4
作者
吴晓军
机构
[1]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甘肃兰州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基本特点; 保护对策;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04.01.046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工业化的巨大压力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立足生态环境的基本国情 ,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新世纪中国选择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本质在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0+163 +1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M].徐春著;.北京出版社.2000,
[3]  
深度忧患.[M].郑易生;钱薏红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4]  
毛泽东经济年谱.[M].顾龙生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5]   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 [J].
陈佳贵 ;
黄群慧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3) :18-28+205
[6]   20世纪资源观述评 [J].
张二勋 ;
秦耀辰 .
史学月刊, 2002, (12) :97-103
[7]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J].
洪大用 .
教学与研究, 1999, (08) :10-16+79-80
[8]   中国减灾十年 [J].
王昂生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99, (02)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