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创新示范区创新网络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以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为例

被引:2
作者
周勇 [1 ]
张翔 [2 ]
李洪 [2 ]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合芜蚌; 试验区; 创新网络; 主体; 发展方向;
D O I
10.16132/j.cnki.cn11-5388/z.2012.04.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通过对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对国内区域创新试验区一般发展模式的分析,总结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几大主体在创新网络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结合当前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背景及现状提出合芜蚌试验区创新网络产业结构前沿化、人才结构高端化、技术投入常态化、企业竞争合理化和社会服务体系化的五个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集群创新网络的内部运行机理及动态演化.[D].王艳.华东师范大学.2009, 01
[2]   基于“四三结构”模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J].
胡树华 ;
王松 ;
邓恒进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09) :29-32
[3]   全球化下珠三角本土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顺德东菱凯琴集团和珠海德豪润达集团的对比实证 [J].
刘炜 ;
刘逸 ;
李郇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316-1321+1394
[4]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J].
王芳 ;
曹阳 ;
张文杰 .
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08) :97-98
[5]   复杂网络结构视角下中关村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 [J].
龚玉环 ;
卜琳华 ;
孟庆伟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30 (05) :56-60
[6]   从筑波、竹科看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 [J].
钱学敏 .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 (08) :112-113
[7]   新型工业化与区域产业政策的选择 [J].
王树华 .
商业时代, 2006, (34) :78-79
[8]   中关村科技园区Vs美国硅谷的比较 [J].
张克俊 .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08) :54-57
[9]   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 [J].
盖文启 ;
王缉慈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5)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