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8
作者:
邹琳
孙宝君
王立万
俞森洋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
来源: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63.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3月老年病房长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11例,分别应用三种呼吸模式,容量-辅助控制通气(CMV1,潮气量7~9 mL.kg-1.min-1,呼吸频率16~18次/min)、ASV、CMV2(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与应用ASV模式时相同)。应用每种呼吸模式后,均待患者呼吸、心率平稳30 min后,记录其呼吸力学指标: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流速、呼气流速、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时间常数及呼气时间常数等,同时测定心率和血压,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11例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与CMV1模式比较,潮气量明显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吸气流速、吸气时间常数及呼气时间常数均升高(P<0.05),呼气流速下降(P<0.05)。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两种呼吸模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从ASV模式改用CMV2模式后,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有所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H、PaCO2、PaO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SV模式时,患者舒适程度好。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可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人-机协调性和安全性良好,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