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农村金融创新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研究
被引:13
作者
:
李怡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怡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繁瑜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
金融理论与实践
|
2016年
/ 06期
关键词
:
土地经营权;
抵押融资;
产权制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21.1 [土地问题];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
1204 ;
120405 ;
1201 ;
020204 ;
摘要
:
农村金融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需要进一步创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金融问题,其实最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农村土地的完善和农地抵押融资制度的创新。从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条件、现状、程度、关联因素以及国际背景等多个纬度,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中存在的农地制度、机制运行、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了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对策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发展研究——国家土地政策的负外部性路径依赖分析与破解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繁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呈
.
中国软科学,
2015,
(05)
:1
-11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探析——基于贷款客户满意度与供给意愿视角
[J].
李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李智军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12)
:31
-34
[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打破农户融资困境
[J].
梁红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科系
梁红卫
.
经济纵横,
2009,
(05)
:76
-78
[4]
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J].
李延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李延敏
;
罗剑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罗剑朝
.
财经问题研究,
2005,
(02)
:84
-88
[5]
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特征的金融制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晓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20
-25
[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三题
[J].
韩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韩俊
.
管理世界,
1999,
(03)
:184
-195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丁关良, 2009
←
1
→
共 7 条
[1]
中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统一发展研究——国家土地政策的负外部性路径依赖分析与破解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繁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呈
.
中国软科学,
2015,
(05)
:1
-11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探析——基于贷款客户满意度与供给意愿视角
[J].
李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李智军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12)
:31
-34
[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打破农户融资困境
[J].
梁红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理工学院社科系
梁红卫
.
经济纵横,
2009,
(05)
:76
-78
[4]
国外农地金融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J].
李延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李延敏
;
罗剑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罗剑朝
.
财经问题研究,
2005,
(02)
:84
-88
[5]
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为特征的金融制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晓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20
-25
[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三题
[J].
韩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韩俊
.
管理世界,
1999,
(03)
:184
-195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丁关良, 20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