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宜昌站1900~2004年生态水文特征变化
被引:21
作者:
李翀
[1
]
廖文根
[1
]
彭静
[1
]
叶柏生
[2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水文变动指标;
变动范围法;
长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宜昌站1900~2004年共105年的日径流量资料,分别采用Mann-Kendall法、Mann-Whitney法分析该站水文特征与变化。跳跃性检验表明,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跳跃点出现在1969年,置信度超过99%。宜昌站1970年前的平均流量是14 375 m3/s,1970年后的平均流量是13 438 m3/s,相差937 m3/s,相当于295.5 m3/a,流量减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7~12月),以8~10月最为明显。以1970年为界,将宜昌站105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近自然状态河流”的1970年前和“人工干扰状态河流”的1970年后两个分析水文变动序列,基于Richter提出的生态水文变动指标体系,应用变动范围法,计算了长江中游的生态水文目标,分析了长江流域宜昌站的生态水文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970年以后,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动对长江宜昌站生态水文特征的改变并不明显,仅在1月、11月平均流量上有中等程度的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