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馆陶组辫状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

被引:11
作者
杨东明
姜在兴
李葵英
安辉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胜集团滨南公司
[2]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
[4]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馆陶组; 辫状三角洲; 浅水湖泊;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济阳坳陷馆陶组下段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河流相的基础之上 ,并且一直认为缺乏良好的盖层 ,这些认识明显束缚了对馆陶组下段的油气勘探 .本文从古地貌、古生物、沉积构造等 6个方面的研究出发 ,发现济阳坳陷北部地区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 .辫状三角洲由辫状平原、前缘和前辫状三角洲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为前缘骨架砂体 ,河口坝和远砂坝不甚发育 ,前辫状三角洲发育普遍较薄 .该沉积体系总体表现为多物源、近物源的多个辫状三角洲在横向的叠置 ,形成湖泊陆源碎屑丰富 ,滨浅湖相带窄的沉积格局 .湖相泥岩在横向和侧向上形成遮挡 ,与油源断层配合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隐蔽油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88 +88-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沉积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操应长;姜在兴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三角洲的发现、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徐长贵 ;
姜培海 ;
武法东 ;
杨波 ;
厉大亮 .
沉积学报, 2002, (04) :588-594
[3]   垦西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J].
刘星 ;
陆友明 ;
程守田 ;
胡光道 .
沉积学报, 2002, (01) :101-105+111
[4]   渤中坳陷沉积演化和上第三系储盖组合分析 [J].
何仕斌 ;
朱伟林 ;
李丽霞 .
石油学报, 2001, (02) :38-43+121
[5]   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样式 [J].
刘建民 ;
李阳 ;
关振良 ;
乔明全 ;
姚光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31-32+44
[6]   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以济阳坳陷埕东北坡馆陶组砂体为例 [J].
李琦 ;
田景春 ;
何建军 ;
郑和荣 ;
王永诗 ;
庄文山 .
岩相古地理, 1999, (01) :27-33
[7]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下侏罗统阿合组的侧积交错层 [J].
高振中 ;
李维峰 ;
彭德堂 ;
周家尧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3,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