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

被引:20
作者
张霞
杨林军
孙露娟
张宇
颜金培
沈湘林
机构
[1] 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蒸汽相变; PM2.5; 凝并长大; 脱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1.2 [消烟除尘];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对应用蒸汽相变原理作为脱除燃烧源PM2.5预调节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汽相变与常规除尘技术结合可有效脱除PM2.5,对燃煤、燃油PM2.5的脱除效率可分别提高80%,60%以上;相变核化室壁面性能,颗粒物化性质及蒸汽过饱和度对PM2.5凝并长大效果均有重要影响,采用低表面能的核化室壁面材料可明显改善蒸汽相变预调节的效果;强疏水性的燃油PM2.5颗粒凝并长大效果明显不及燃煤PM2.5颗粒,适当提高蒸汽添加量有助于增进相变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超细颗粒沉降过程数值模拟 [J].
周邵萍 ;
王刚 ;
洪磊 ;
葛晓陵 ;
李培宁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84-487
[2]   蒸汽相变促进燃烧源PM2.5凝并长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杨林军 ;
颜金培 ;
沈湘林 .
现代化工, 2005, (11) :27-29+31
[3]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J].
兰忠 ;
马学虎 ;
张宇 ;
周兴东 ;
陈嘉宾 .
化工学报, 2005, (09) :1626-1632
[4]   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J].
周兴东 ;
马学虎 ;
张宇 ;
兰忠 ;
白涛 ;
陈嘉宾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4, (06) :1001-1003
[5]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J].
朱富寿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4, (02) :62-64
[6]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J].
马学虎 ;
刘延来 ;
陈嘉宾 ;
朱晓波 ;
安家明 .
化学工程, 2003, (03) :27-30+2
[7]   Electrostatic charging of aerosol as a mechanism of gas cleaning from submicron particles [J].
Bologa, A ;
Hanns-Rudolf , P ;
Wäscher, T .
FILTRATION & SEPARATION, 2001, 38 (10) :26-30
[8]   The adsorption and nucleation of water vapor on an insoluble spherical solid particle [J].
Lee, YL ;
Chou, WS ;
Chen, LH .
SURFACE SCIENCE, 1998, 414 (03) :36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