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粮间作系统农作物产量研究

被引:12
作者
袁玉欣
魏宏侠
马荣泽
裴保华
贾玉彬
王颖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保定
[2] 河北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石家庄
关键词
杨粮间作; 作物产量; 毛白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2 [间作];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为寻找协调农作物与林木间作模式 ,通过 6a研究说明 ,在杨粮间作系统中 ,农作物产量与间作年限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 ,达到最高产量的年限与林木的行距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行距越大 ,产量达到最高的年限就越推后。研究还说明 ,合理的间作年限和合理的间作行距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如行距 18m时 ,作物总产量在间作的第 3~ 6年间 ,比对照提高8 0 % ;而行距 30m时 ,间作的第 3~ 9年间 ,小麦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提高 2 2 6 %。作物产量在间作行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中间高、两端低 ,这反映了林木除对农作物有保护作用外 ,“胁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当“胁地”作用明显时 ,对林木进行间伐 ,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建议杨粮间作在杨树成林时 (10~ 15a) ,树木行距保持在 4 0~ 6 0m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国外农林间作研究进展 [J].
袁玉欣 ;
裴保华 ;
王九龄 .
世界林业研究, 1998, (05) :27-32
[2]   生存与发展的结合——混农林业的崛起 [J].
袁玉欣 .
生态农业研究, 1994, (02) :22-26
[3]   混农林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光能分布 [J].
王汉杰 .
生态学杂志, 1991, (01) :27-32
[4]   农桐间作与作物产量 [J].
王广钦 ;
徐文波 ;
廖晓海 ;
金烈谊 ;
陶栋伟 ;
杜百长 ;
沈石英 ;
付汝良 ;
王广钦 ;
金烈谊 ;
沈石英 .
河南农学院学报, 1983, (01) :29-37
[5]   SOIL-MOISTURE RELATIONS AT THE TREE CROP INTERFACE IN BLACK LOCUST ALLEYS [J].
SSEKABEMBE, CK ;
HENDERLONG, PR ;
LARSON, M .
AGROFORESTRY SYSTEMS, 1994, 25 (02) :135-140
[6]  
The effects of between-row (alley widths) and within-row spacings of Gliricidia sepium on alley-cropped maize in Sierra Leone[J] . A. B. Karim,P. S. Savill,E. R. Rhodes.Agroforestry Systems . 1993 (1)
[7]  
Alley farming .2 Kang B T. Adv Agron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