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12-26)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被引:4
作者
柯长青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印度洋地震海啸; 巨大灾害损失; 岛屿变形; 构造; 板块挤压; 海啸预警系统; 对中国的警示;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6.04.020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生了地形变化。海啸在受灾国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苏门答腊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2004-12-26集中释放出来。导致了这次地震海啸的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发生异常突然,再加上受灾地区人员密集,缺乏海啸灾害逃生的知识和经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系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伤亡的原因。中国从台湾-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因此应不断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建设工程的防灾抗灾标准,加强防波堤建设以及采取恢复红树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预防潜在的海啸灾害。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记录
    王锋
    刘昌森
    章振铨
    [J]. 中国地震, 2005, (03) : 437 - 443
  • [2] Indian Ocean fault line poses threat of furtherearthquakes. Emma M. Nature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