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战略贸易理论与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被引:3
作者:
谢洁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来源: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
国际竞争力;
企业;
高技术产业;
企业管理;
克鲁格曼;
劳动密集型;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1999.06.007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正>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交易国之间在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上存在差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或是要素禀赋存在差异(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这些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不变的规模报酬,相应的最优政策结论便是自由贸易.但是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要素禀赋、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相近或相同的国家大量进行的产业内贸易.自70年代以来,克鲁格曼(Krugman)、迪克斯特(Dixit)布朗德、(Brandr)和斯潘塞(Spencer)等人发表了大量的关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国际贸易的论文,构筑起“新贸易”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新贸易”理论揭示除了比较利益以外规模经济也能使一国同类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对完全市场结构和常数规模经济的背离使市场本身运行的结果处于一种“次优”的境地,适当的政策干预有可能改进市场运行的结果,从而使自由贸易失去其最优的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