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差距拉动:我国人口流动的成因分析

被引:17
作者
高洪
机构
[1]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剩余劳动力; 区域发展;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03.02.006
中图分类号
F241.21 [劳动力需求];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口流动迅速增长。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就整体而言,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由于通常人口流动增长都会出现的普遍原因和由于我国特定的情况而形成的个别原因。 研究人口流动的迅速增长,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寻找成因。从宏观角度看,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为”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是人口流动的基本条件,而政策则起着类似闸门的控制作用。从微观角度来看,每项流动行为的产生,关键取决于该主体对流动收益和成本的权衡。与世界诸国人口流动状况不同的一点是,我国人口流动还有着其特殊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6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