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第三场所”研究

被引:4
作者
李晴
机构
[1] 同济大学
关键词
场所; 村民; 村落公共空间; 公共性空间; 传统村落; 农村社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农村社区规划中村落空间的公共性是容易被忽视的话题,本文以"第三场所"理论为基础,分析农村社区"第三场所"类型、特征与现状,以及"第三场所"的建设策略。阐释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性意义,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维护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第三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日本的经验 [J].
周维宏 .
日本学刊, 2007, (01) :127-135+160
[2]  
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M]. 广西教育出版社 , 李水山著, 2006
[3]  
寻找唐家湾[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朱晓明, 2006
[4]  
The Great Good Place:Cafes,Coffee Shops,Community Centers,General Stores,Bars,Hangouts,and How They Get You through the Day. Ray Oldenburg. Paragon Books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