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不同补充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武继承
[1
]
杨永辉
[1
]
贾延宇
[2
]
王洪斌
[3
]
管秀娟
[4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西平县土肥利用管理站
[4] 昌乐县五图街道办事处
来源: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
生育期;
水分利用;
土壤水分;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1.01.017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河南省黄褐土区,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补充灌水量(0、450、900、1 350 m3/hm2)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补灌水处理土壤水分亏缺比较严重,20~40 cm是土壤含水量的低谷区,其次是40~60 cm层次;合理补灌可以改善小麦群体动态,成穗数较对照增加1.65万69.9万穗/hm2,单株分蘖和单株成穗分别增加0.12~1.16个与0.01~0.11个;灌水对株高、穗长、穗粒数的影响以前期灌水和前后中量灌水结合的处理表现较好。与对照相比,灌水处理分别增产2.54%13.61%,以拔节期、孕穗期分别灌900 m3/hm2和拔节期900 m3/hm2,孕穗期450 m3/hm2效果最佳。灌水时期则以拔节期900 m3/hm2与孕穗期灌水相结合最好,比对照增产11.09%,其次为拔节期灌水,比对照增产7.11%,说明在小麦中高产区,拔节期小麦的灌水量在降水偏丰年和平水年以灌900m3/hm2为宜,后期减半或等量补充。灌水利用效率并非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以拔节期灌水450 m3/hm2和拔节期灌水900 m3/hm2两处理较好,进一步说明在试验所在区域,小麦灌水以拔节期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