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7
作者
费宝生 [1 ]
刘建礼 [1 ]
陆艳芬 [2 ]
机构
[1] 华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华北石油管理局录井处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含油气远景; 生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羌塘盆地为中生代大型的海相残留型构造盆地。盆地的南北缝合带及中央隆起带,宏观上可视为三条构造活动带,其间所夹持的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块,特别是南、北坳陷中部的两个复向斜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是盆地内的沉积主体,“两坳夹一隆”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和烃源层的发育和展布。生物礁、滩多分布在高隆起周缘的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于各组段中,但以侏罗系布曲组及索瓦组相对集中。盆地内发育有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以及上侏罗统索瓦组四套主要烃源层,估算盆地的总生烃量为9930.92×108t,远景资源量为52.95×108t,具有雄厚的找油物质基础。盆地内发育了四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侏罗系(组合Ⅲ)布曲组—夏里组亚组合最好,是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应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和评价认为,北羌塘坳陷金星湖—东湖—托纳木地区和南羌塘坳陷比洛错东—土门地区是最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西藏油气远景分析 [J].
雷清亮 ;
戴国汉 ;
傅孝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1) :22-26
[2]   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勘探区块 [J].
罗本家 ;
戴国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1) :58-61
[3]   藏北油气远景及勘查方向 [J].
穆青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2, (02) :142-151
[4]   中国大地构造简述 [J].
陈国达 ;
陈家超 ;
魏柏林 ;
薛佳谋 ;
刘以宣 ;
文善继 ;
魏洲龄 ;
胡火炎 .
地质科学, 1975, (03) :205-219
[5]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赵政璋等主编, 2001
[6]  
青藏高原地层[M]. 科学出版社 , 赵政璋主编, 2001
[7]  
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层的油气生成[M]. 科学出版社 , 赵政璋等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