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变化

被引:8
作者
任今鹏
任惠民
蒋雨平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百草枯; 帕金森病; 受体,多巴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发病机制中是否有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的参与。 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慢性P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情况。 结果 每天口服 10mg·kg-1百草枯的小鼠 ,4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 ;纹状体区的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蛋白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分别减少 2 8%和 2 9%(P <0 0 1) ,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mRNA的表达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分别减少 2 9%和 33%(P <0 0 1)。 结论 百草枯可造成小鼠PD样的行为表现。纹状体区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的降低 ,提示了两种受体均参与了百草枯所致的PD发病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丁正同
    任惠民
    蒋雨平
    蔡振林
    朱秋毓
    [J]. 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1, (01) : 28 - 31
  • [2] 百草枯和氧桥氯甲桥萘对离体大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害
    王坚
    蔡振林
    任惠民
    吕传真
    蒋雨平
    [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 (04) : 260 -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