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多巴胺和糖类物质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的抑制和诱导作用
被引:12
作者
:
蒋跃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蒋跃明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来源
:
植物病理学报
|
1997年
/ 02期
关键词
:
香蕉,炭疽病,多巴胺,糖类,采后;
D O I
:
10.13926/j.cnki.apps.1997.02.014
中图分类号
:
S436.67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
090401 ;
090402 ;
摘要
:
香蕉果皮组织可溶性糖随着香蕉采后后熟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但当果实出现明显病症时含量略有下降。多巴胺在香蕉采收时含量较高,但随着炭疽病发生明显下降。外源多巴胺在抑制芭蕉炭疽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果实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对“黑油身”和“63-1”两个抗性不同的品种分析表明,前者多巴胺含量较高、可溶性糖较低,与其较强的抗病性相一致。本文还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发生与酚类和糖类物质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