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外与肠内营养价值比较

被引:32
作者
张建军
谢仁龙
顾水均
宣宏飞
瞿炬
机构
[1] 浙江省萧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萧山
关键词
颅脑损伤,重型; 颅脑损伤,特重型; 全胃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各种营养支持途径对重型颅脑损伤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合理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 分的17 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者实施早期全胃肠外营养(TPN)、6~10 日后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EN)的序贯营养支持;与20 例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进行对照。另将84 例GCS≤8 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TPN EN 序贯营养组、单纯TPN 及EN 3 组,进行有关营养指标及早、晚期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结果: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TPN 途径中获得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合成所必需的成分,1 周时血糖控制程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 0.05)。根据病情,7~10 日后逐渐过渡至EN 符合伤者的病理、生理要求,采用该营养支持途径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肠外、1 周后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是较为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13 / 6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肠道营养重要性的再认识
    李宁
    黎介寿
    [J]. 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8, (01) : 3 - 4
  • [2] 急性神经性损伤和疾病的经肠营养
    王任直
    连伟
    任祖渊
    苏长保
    张思源
    [J]. 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8, (01) : 42 - 45
  • [3] 急性脑损伤后血儿茶酚胺与血糖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张赛
    杨树源
    王明璐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6, (02) : 8 - 11+65
  • [4] 颅脑创伤研究现状与展望
    朱诚
    江基尧
    [J]. 中华创伤杂志, 1995, (05) : 1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