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总苷对高黏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98
作者
王阶
许军
衷敬柏
刘剑刚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三七总苷; 高黏血症; 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 血小板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 为考查中药有效组分与作用环节的关系 ,采用多组分的三七总苷 (血塞通软胶囊 )与阿斯匹林作对照 ,观察血塞通胶囊对高黏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12 0例高黏血症的患者 ,依据随机双盲双模拟原则分为两组。血塞通 (简称PNS)组和肠溶阿斯匹林 (简称ASP)组各 6 0例 ,治疗2 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 ,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P选择素(CD6 2P)、糖蛋白 (CD4 1)变化。结果 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PNS组总有效率 86 6 7% ,ASP组为5 6 6 7%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PNS组CD6 2P、CD4 1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1) ,但ASP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PNS抑制血小板活化的途径可能是多组分通过多环节实现的 ,这与仅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 (AA)代谢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ASP相比较 ,应有所不同。PNS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临床证候疗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J].
李晓云 ;
蔡莹 ;
周志健 ;
王孟学 .
中国微循环, 2002, (05) :297-298
[2]   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疾病 [J].
张素华 ;
王梅 ;
王丽坤 ;
刘娜 .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 (05) :361-364
[3]   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病人血浆内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J].
孙小梅 ;
姚琰 ;
纪三姣 ;
陈江斌 .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 (01) :26-27
[4]   三七皂甙Rg1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 [J].
徐皓亮 ;
季勇 ;
饶曼人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8, (01) :41-43
[5]   三七三醇皂甙对动物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J].
苏雅 ;
赵益桂 ;
张宗鹏 ;
岳南 .
中草药, 1996, (11) :666-669
[6]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三七总甙治疗高粘血症56例 [J].
金毅 .
辽宁中医杂志, 1996, (08) :24-25
[7]   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三七总皂甙对PGI2和TXA2的影响 [J].
胡侦明,劳汉昌,张宝华,舒钧,解京明,杨庆周,梁先念,后嘉麟,王雨平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5, (05) :206-208+241
[8]  
血栓病学[M]. 科学出版社 , 李家增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