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约束下的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

被引:5
作者
牛叔文 [1 ,2 ]
秦静 [1 ,2 ]
孙红杰 [1 ,2 ]
丁永霞 [1 ,2 ]
赵春升 [1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口容载率; 地形复杂度; 农业生产用地; 可持续发展; 甘肃南部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西部山区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用地。人们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利用超过其适宜承载能力将导致生产潜力下降、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本研究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从土地人口容载率的角度来评估其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土地人口容载率定义为实际供养人口与适宜供养人口之比。土地实际供养人口是由其净初级生产力的经济产值来确定;土地适宜供养人口包括: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的可抚养人口和牧草地的适宜供养人口。考虑山区的特殊性,用地形复杂度校正系数来修正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的劳动力。结合前人对草地适宜载畜量的研究和纯牧业县玛曲的现状,推算草地单位面积适宜承载人口为0.026人/hm2。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农业生产用地的人口容载率为0.89,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状态。鉴于人口增长、非农用地逐渐扩张的事实,该区域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开拓思路、多方并举。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过牧对玛曲草地沙化的影响 [J].
牛叔文 ;
马利邦 ;
曾明明 .
生态学报, 2008, (01) :145-153
[2]   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一种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J].
彭建 ;
王仰麟 ;
吴健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1) :153-158
[3]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 [J].
彭建 ;
吴健生 ;
蒋依依 ;
叶敏婷 .
生态学报, 2006, (08) :2716-2722
[4]   黑河流域草地承载力研究 [J].
张慧 ;
沈渭寿 ;
王延松 ;
邹长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14-521
[5]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评价——以河北省为例 [J].
崔和瑞 ;
赵黎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02) :236-239
[6]   我国农民素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J].
王怀明 ;
宋怡 .
人口与经济, 2004, (01) :1-5
[7]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 张正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Z1)
[8]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J].
陈百明 ;
张凤荣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197-203
[9]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确定方法的探讨 [J].
周海林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9, (04) :73-77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J].
李植斌 .
人文地理, 1998, (04)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