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
被引:24
作者
:
王才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王才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邹江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汤陵华
丁金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丁金龙
张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张敏
周裕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周裕兴
宇田津彻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藤原宏志
机构
: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2]
苏州博物馆!苏州
[3]
南京博物院!南京
[4]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
[5]
日本宫崎大学!宫崎
来源
:
江苏农业学报
|
2000年
/ 03期
关键词
:
太湖流域;
植物蛋白石;
稻作起源;
新石器时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
060207 ;
0712 ;
摘要
:
对太湖流域 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 1 2 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 ,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白石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早在 80 0 0 (B.P.)年前就已开始稻作生产 ,至 6 0 0 0 (B.P.)年前这一地区的稻作生产已相当普遍 ,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使太湖流域的稻作生产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水稻蛋白石形态分析结果 ,当时所栽培的稻种类型均属粳稻 ,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古稻种有一定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