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负载Co-Mo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4
作者
商红岩
徐永强
刘晨光
机构
[1] 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东营
[3] 山东东营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程序升温还原;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活性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624.9 [];
学科分类号
081705 ;
摘要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 ,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 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 ,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 ,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 12 0℃和 2 6 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 ,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 ;5 0 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 ,Co 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 Mo/AC体系中 ,Co与Mo原子比为 0 .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 Al2 O3 负载的Co Mo催化剂 ;而Co与Mo原子比为 0 .2 ,0 .35和 0 .5的Co 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144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1世纪的炼油技术和炼油厂(1) [J].
姚国欣 ;
刘伯华 .
炼油设计, 2001, (01) :1-6
[2]   Mo-Ni/Al2O3催化剂的TPR特性与加氢脱硫性能 [J].
程伟 ;
李玉敏 ;
王日杰 ;
张继炎 ;
周俐 ;
文建军 ;
刘志坚 .
化学工业与工程, 1998, (04) :32-35+45
[3]   TiO2调变对MoO3/γ-Al2O3和CoO-MoO3/γ-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 [J].
邓存 ;
周振华 ;
童迅 .
分子催化, 1998, (02) :28-33
[4]   炭担载的Mo和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 [J].
魏昭彬,辛勤,盛世善,陈恒荣 .
催化学报, 1995, (05) :359-364
[5]   超细Mo/Al2O3催化剂(Ⅰ)──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J].
冯丽娟,陈诵英,彭少逸,魏昭彬,辛勤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 (01) :98-102
[6]   Co-Mo/TiO2和C0-M0/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J].
魏昭彬,辛勤,盛世善,陈恒荣,刘敬利,蒋建明 .
催化学报, 1994, (04) :243-249
[7]  
Structure of the Molybdenum sulfide in carbon supported Mo and CoMo sulfide catalysts as studied by extended X-ray absotption fin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2 BOUWENS S M A M,PRINS R,et al. Journal of Phys Chem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