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干旱区小冰期的湿度变化特征

被引:22
作者
陈建徽 [1 ]
陈发虎 [1 ]
张家武 [1 ]
杨保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小冰期; 中国西北干旱区; 湿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 [气候学]; P343 [陆地水文学、水文地理学(水象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区11条具有明确古湿度指示意义的气候记录,结合冰芯、地层沉积、湖泊沉积、树木年轮、河流阶地等各种研究资料和历史记载,研究中国西北干旱区小冰期的湿度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小冰期(1400-1920AD)从整体而言处于相对湿润的阶段:区内高大山系降水处于较高时段——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积累量增大,天山山间湖泊水位回升,祁连山敦德冰芯孢粉总浓度增加;而盆地内流系统水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塔里木盆地克里雅河和塔里木河流量增大,准噶尔盆地艾比湖水位上升,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补给量上升,居延海入湖水量增大,湖面扩展,青海湖盆地降水增加,有效湿度增大,苏干湖水体盐度降低,入湖水量/蒸发量之比升高。同时,较高分辨率的湿度资料显示,研究区东—南边缘地带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的干湿波动,两个湿度较高的时期出现在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与小冰期内部的两个相对温暖时期有很好的对应。中国西北相对湿润的小冰期主要是西风带强度增加和位置南移造成该区域降水增多和全球性普遍降温导致有效湿度增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边缘地带小冰期内部冷干暖湿的配置则主要体现了夏季风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 [J].
王绍武 ;
闻新宇 ;
罗勇 ;
董文杰 ;
赵宗慈 ;
杨保 .
科学通报, 2007, (08) :958-964
[2]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J].
罗超 ;
杨东 ;
彭子成 ;
张兆峰 ;
刘卫国 ;
贺剑峰 ;
张彭熹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114-121
[3]   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区小冰期湿润气候研究 [J].
陈发虎 ;
黄小忠 ;
张家武 ;
Jonathan AHolmes ;
陈建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77-85
[4]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新疆博斯腾湖记录为例 [J].
陈发虎 ;
黄小忠 ;
杨美临 ;
杨勋林 ;
范育新 ;
赵晖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881-887
[5]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的评估 [J].
郑景云 ;
王绍武 .
地理学报, 2005, (01) :21-31
[6]   近1500年来新疆艾比湖同位素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 [J].
吴敬禄 ;
刘建军 ;
王苏民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85-590
[7]   东居延海易溶盐沉积与古气候环境变化 [J].
张洪 ;
靳鹤龄 ;
肖洪浪 ;
陈月红 .
中国沙漠, 2004, (04) :31-37
[8]   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 [J].
邵雪梅 ;
黄磊 ;
刘洪滨 ;
梁尔源 ;
方修琦 ;
王丽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45-153
[9]   1000年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补给与气候变化的包气带地球化学记录 [J].
马金珠 ;
陈发虎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4, (01) :22-26
[10]   青海湖沉积岩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去800年以来的降水变化 [J].
张家武 ;
金明 ;
陈发虎 ;
R.W.Battarbee ;
A.C.G.Henderson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01)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