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准2年主振荡模态与全球500 hPa环流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18
作者
杨秋明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台
关键词
中国降水; 准2年周期振荡; 全球500hPa环流; 低频振荡强度; 年代际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用近51年(1951~2001年)观测资料,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传播特征的差异,并讨论对应的全球500 hPa环流低频波列传播途径的变化及可能原因。同时提出年际振荡强度不稳定指数,讨论了中国降水和全球500 hPa高度准2年周期振荡(QBO)强度时间不稳定的空间分布。通过主振荡型分析(POP)发现,在PDO冷位相(1951~1976年),准2年时间尺度的中国降水POP1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长江中游地区,对应的500 hPa低频场是大西洋欧亚波列(AEU)和西大西洋遥相关型(WA)以及南太平洋副热带波列(SSP);在PDO暖位相(1977~2001年),POP1的活动区域迅速北移并扩大到整个长江和淮河流域,对应的500 hPa低频场变为欧亚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北大西洋波列(EUP SI SNA)。因此,PDO冷暖位相中影响中国降水准2年主振荡模态的低频波列的传播途径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DO对中国降水量准2年主振荡型主要模态(POP1)及其伴随的全球500 hPa环流低频波列活动区域的时间变化有重要调制作用,与两个半球中纬度西风气流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密切相关。由振荡强度时间变化指数分析表明,中国降水QBO强度不稳定区域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下游、浙江东部、广东东部、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侧附近地区,这些地区降水QBO的强度随PDO位相转变而发生显著的年代际突变。对于全球500 hPa高度,其QBO强度不稳定区域在南太平洋中高纬度、副热带南北大西洋地区和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北半球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以及南北半球热带和副热带东太平洋地区,表现为对于赤道的非对称空间分布,特别是南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地区500hPa环流QBO强度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呈现正负反向变化的空间结构,而且南北极附近地区的QBO强度在PDO暖位相显著增强,反映了全球大气环流QBO强度与PDO相互作用的空间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大气环流基本模态 [J].
朱锦红 ;
王绍武 ;
张向东 ;
慕巧珍 ;
谢志辉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4) :83-87
[2]   国外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 [J].
王绍武 ;
朱锦红 .
气象学报, 1999, (03) :121-129
[3]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J].
王绍武 .
气象学报, 1994, (03) :261-273
[4]   准两年振荡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 [J].
李崇银 ;
龙振夏 .
大气科学, 1992, (02) :167-176
[5]   准两年周期振荡在我国月降水量中的表现 [J].
黄嘉佑 .
大气科学, 1988, (03) :267-273
[6]  
Decadal-scale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and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observations and model results[J] . N E Graham.Climate Dynamics . 1994 (3)
[7]  
RES[P]. 澳大利亚专利:AU5679373A,197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