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万传彪
刘本培
乔秀云
杨建国
单玄龙
任延广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5]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6] 不详
关键词
嘉荫盆地; 太平林场组; 晚白垩世; 大孢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6 [区域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它们是:康氏巴尔姆孢(比较种)Balmeisporites cf.kondinskayae Srivastava et Binda、嘉荫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jiayinensis sp.nov.、太平林场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taipinglinchangensis sp.nov.、巴尔姆孢?(未定种 1)Balmeisporites?sp.1、巴尔姆孢?(未定种 2)Balmeisporites?sp.2。这一发现丰富了太平林场组建组剖面的生物化石内容,对嘉荫盆地井下岩石地层单元与露头剖面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所发现的巴尔姆孢均是不具赤道突起的类型,反映出典型晚白垩世的特征,本组产出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化石可与松辽盆地嫩江组对比,为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巴尔姆孢指示的古气候应为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产巴尔姆孢的层位所处的古环境应是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的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145 +1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北地区晚白垩世—第三纪孢粉组合序列 [J].
刘牧灵 .
地层学杂志, 1990, (04) :277-285
[2]   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J].
李蔚荣 .
中国区域地质, 1986, (01) :28-36
[3]   黑龙江嘉荫—逊克地区晚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 [J].
罗玉兴 ;
张志诚 ;
李蔚荣 .
地层学杂志, 1983, (03) :169-183
[4]   大庆油田巴尔姆孢的发现及其意义 [J].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signing ;
Daqing Oil-Field .
古生物学报, 1976, (02) :132-146+245
[5]  
松辽盆地白垩纪石油地层孢粉学[M]. 地质出版社 , 高瑞祺等著, 1999
[6]  
黑龙江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