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志留-泥盆纪和侏罗纪热事件——伊利石K-Ar年龄证据

被引:19
作者
赵孟为
Hans Ahrendt
Klaus Wemmer
Hans-Jürgen Behr
机构
[1] 格丁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格丁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格丁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格丁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德国,德国,德国,德国
关键词
伊利石; K-Ar测年法; 伊利石结晶度; 热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利用伊利石K-Ar测年法,结合伊利石结晶度分析,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确定出两期不同时代热事件。晚三叠世和晚二叠世<0.2μm粒级的岩石样品的K-Ar年龄(159-173Ma)反映了与燕山运动有关的伊利石化年龄,指示有一期中侏罗世的热事件;其<2μm粒级的K-Ar年龄(210-308Ma)则被解释为碎屑物和自生伊利石的混合年龄。中寒武世<0.2μm和<2μm粒级的岩石样品K-Ar年龄(368Ma与419Ma)对应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变质作用与最早期花岗岩侵入的时代(380-420Ma),表明在志留-泥盆纪发生了一期热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陕北浊沸石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与油气关系 [J].
朱国华 .
石油学报, 1985, (01) :1-8+113
[2]  
The evolution of illite to muscovite: mineralogical and isotopic data from the Glarus Alps, Switzerland[J] . J. C. Hunziker,M. Frey,N. Clauer,R. D. Dallmeyer,H. Friedrichsen,W. Flehmig,K. Hochstrasser,P. Roggwiler,H. Schwand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