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7
作者
:
谢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谢敏
王曾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曾礼
刘小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小菁
强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强欧
刘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刚
机构
:
[1]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来源
: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
/ 02期
关键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凋亡,bcl-2蛋白,Fas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593.241 [];
学科分类号
:
1002 ;
100201 ;
摘要
:
为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关系,作者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了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现象,并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bcl-2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①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PBL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②PBL凋亡率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86,P<0.001);③并发狼疮肾炎(LN)者,其PBL凋亡率较无LN者高;④培养前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蛋白及Fas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1,P<0.001)。因此,PBL凋亡率的变化可能作为评估SLE患者病情的一种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