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沉积物中高生源硅含量的发现——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证据

被引:25
作者
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凤业
孙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3] 青岛
[4] 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关键词
生源硅; 限制因子; 胶州湾沉积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2 [];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从研究胶州湾沉积物中生源硅入手,利用对比分析对其限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对于邻近的黄海和渤海沉积物,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生源硅含量较高,在湾内外的三个站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硅的含量分别为1.58%、1.44%、1.48%,在整个柱状样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1.48%和1.39%,属于高生源硅含量区。沉积物中BSi∶TN远远大于1,BSi∶TP也远远大于16,与水体中Si∶TN<1,BSi∶16P<1相反,同时沉积物中的OC∶BSi值远远小于Redfield比值(106∶16),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远大于BSi的分解速率,生源硅分解的较慢。研究还发现,生源硅和有机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造成相当大的一部分BSi被埋藏,不能参与再循环,从而水体中的硅被永久地“清除”,造成水体硅的缺乏,这可能是造成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根本原因。湾外BSi较湾内低的主要原因是湾外的沉积物因其有机质含量低,且沉积物的颗粒粗而造成BSi的溶解速率比湾内的高。根据沉积物中生源硅的沉积通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对比可推知,由硅藻形成的生源硅在沉降过程中平均只有15.5%被分解重新进入水体,其余的84.5%可被埋葬而形成沉积物。而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硅通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返回到水体中的速率也小于生源硅的沉积速率,这进一步证明了海水中的硅不断向沉积物迁移,导致水体中硅含量持续的低水平,进而使Si成为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胶州湾沉积物中氮与磷的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J].
李学刚 ;
宋金明 ;
李宁 ;
袁华茂 ;
高学鲁 .
海洋与湖沼, 2005, (06) :84-93
[2]   胶州湾浮游植物数量长期动态变化的研究 [J].
吴玉霖 ;
孙松 ;
张永山 ;
张芳 .
海洋与湖沼, 2004, (06) :518-523
[3]   黄海和东海营养盐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限制 [J].
王保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122-1126
[4]   Si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和通量研究 [J].
蒋凤华 ;
王修林 ;
石晓勇 ;
祝陈坚 ;
韩秀荣 ;
张蕾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1012-1018
[5]   渤海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与有机碳的分解 [J].
马红波 ;
宋金明 ;
吕晓霞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5) :64-70
[6]   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沈志良 .
海洋与湖沼, 2002, (03) :322-331
[7]  
南黄海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的初步研究[J]. 赵一阳,李凤业,D.J.DeMaster,C.A.Nittrouer,J.D.Milliman.海洋与湖沼. 1991(01)
[8]  
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宋金明著, 2004
[9]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化学[M]. 海洋出版社 , 宋金明著, 1997
[10]   Examination of silicate limit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Jiaozhou Bay, ChinaII. Critical value and time of silicate limit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J].
Yang Dongfang ;
Zhang Jing ;
Gao Zhenhui ;
Chen Yu ;
Sun Peiyan .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3, 21 (1) :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