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强度重心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9
作者
乔健 [1 ]
吴青龙 [2 ]
机构
[1]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2]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重心演变; 驱动因素;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7.08.011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利用经济重心模型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整体演变进行分析,并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碳排放强度重心演变驱动因素模型,对中国碳排放强度重心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影响,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强度重心、碳排放重心和经济重心演进呈现经度向西、纬度基本不变态势;在区域碳排放强度重心演变的影响因素中,能源消费强度是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强度关系随区域不同而不同。据此,提出强化能源强度约束,推动经济节能、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碳排放强度控制策略;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及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三方面建议,以更好完成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110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工业行业F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郭沛 ;
杨军 .
经济问题, 2015, (08) :76-80+85
[2]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J].
王韶华 ;
于维洋 .
资源科学, 2013, 35 (07) :1438-1446
[3]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4]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5]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财经论丛, 2011, (02) :14-18
[6]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7]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8]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