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深层培养及多糖测定

被引:17
作者
李兆兰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物系南京
关键词
裂褶菌; 深层培养; 裂褶多糖; 真菌多糖;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1987.03.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深层培养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产生多糖,对产多糖的适宜培养基,最佳时间,高产菌株进行了研究。从南京灵谷寺及南京大学校园生长的裂褶菌子实体分离到3株产多糖的裂褶菌菌株,编号南大835,南大843,南大853。对南大843用6种不同培养基进行深层培养,测定和比较了多糖和菌丝产量,其结果表明黄豆粉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是适于裂褶菌合成多糖的培养基,能培养出密集、白色、均匀的菌球和丰富的多糖。其组成为(g/L):葡萄糖30,黄豆粉5,酵母膏2,KH2PO4 1,MgSO4·7H2O0.5。pH5.5。最适发酵条件:pH5—5.5,温度26—28℃,振速:100—110次/分,当pH降至4.9—4.7,残糖量在1%以下,5—6天可终止发酵。在培养6天的浓缩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后大量白色粘稠、纤维状的多糖被沉淀下来。在上述发酵条件下,3个菌株比较结果,南大853能明显提高多糖产量,6天的培养液中多糖量可达5.5—6g/L,南大843和南大835分别是5g/L和2.8g/L。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