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12
作者
楚纯洁 [1 ,2 ]
安春华 [3 ,4 ]
机构
[1] 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 河南省林业厅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3]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4] 河南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稳定性; 平顶山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调查资料,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建设用地、园地、林草地、水域和工矿用地,形成中心城区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城区外围以耕地和园地为主体景观的总体景观特征,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各景观类型在面积、形状、破碎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园地和耕地具有较大的破碎化影响及边缘效应。总体景观格局处于中等稳定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7+235+275 +2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山东半岛县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以招远市为例 [J].
赵明华 ;
杨树佳 ;
牟文龙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3) :155-157
[2]   黄河流域青海片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J].
隋欣 ;
童飞 ;
姚长青 ;
杨志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2) :123-127+159
[3]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J].
赵雪雁 .
干旱区研究, 2006, (03) :506-512
[4]   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J].
黄奕龙 ;
陈利顶 ;
吴健生 .
地理学报, 2006, (02) :224-224
[5]   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 [J].
彭建 ;
王仰麟 ;
张源 ;
叶敏婷 ;
吴健生 .
地理学报, 2006, (02) :157-168
[6]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J].
叶延琼 ;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112-115
[7]   景观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J].
布仁仓 ;
胡远满 ;
常禹 ;
李秀珍 ;
贺红士 .
生态学报, 2005, (10) :2764-2775
[8]   巩乃斯河流域游憩景观生态评价及持续利用 [J].
王云才 .
地理学报, 2005, (04) :645-655
[9]   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 [J].
张惠远 ;
倪晋仁 .
城市规划, 2001, (07) :15-18
[10]   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3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