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致细胞损伤效应的分子机制

被引:13
作者
李译 [1 ,2 ]
宋伦 [2 ]
袁胜涛 [1 ]
机构
[1]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炎性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22 [气候卫生与大气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气颗粒物(PM)是大气中各种具有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状物质的混合体。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和≤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由于吸附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机物及细菌、病毒等有害成分,并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因此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大气中PM含量增加会显著提高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因此,揭示PM诱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对于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减低环境相关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和医学价值。我们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线索,对PM诱导细胞损伤反应中涉及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炎性反应等机制做一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617 / 6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63和p73的表达与苯并(a)芘致H1299和16HBE细胞DNA损伤的关系 [J].
姜英 ;
饶凯敏 ;
陈曦 ;
饶凯敏 ;
陈曦 ;
汪倩 ;
刘爱林 ;
袁晶 .
癌变畸变.突变, 2009, (04) :271-275+279
[2]  
香烟烟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研究[J]. 刘蜀坤,王玲,陈晨,张遵真.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4)
[3]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研究进展 [J].
王冰 ;
张承中 .
中国科技信息, 2009, (08) :25-26
[4]   大气颗粒物致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 [J].
药红梅 ;
吕吉元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25 (06) :611-614
[5]   SO2衍生物对人BEP2D细胞哮喘基因表达影响 [J].
李瑞金 ;
孟紫强 .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12) :1457-1459
[6]   可吸入颗粒物及其危害 [J].
廖正元 ;
黄春彦 .
化学教育, 2004, (04) :1-2
[7]   大气颗粒物健康效应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J].
戴海夏 ;
宋伟民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3, (04) :308-311
[8]  
Low levels of the air pollutant 1-nitropyrene induce DNA damage, increased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 . Toxicology . 2009 (1)
[9]   Ischemic heart disease events triggered by short-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
Pope, C. Arden, III ;
Muhlestein, Joseph B. ;
May, Heidi T. ;
Renlund, Dale G. ;
Anderson, Jeffrey L. ;
Horne, Benjamin D. .
CIRCULATION, 2006, 114 (23) :2443-2448
[10]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induced NFκB activation in lung epithelial cells[J] . Hae Yun Nam,Byung Hyune Choi,Joo Yong Lee,Seok Geon Lee,Young Hoon Kim,Kweon Haeng Lee,Hyoung Kyu Yoon,Jeong Sup Song,Hyung Jung Kim,Young Lim.Toxicology Letters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