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面部分候脏腑理论的演变

被引:9
作者
邓慧芳
陈子杰
翟双庆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面部色诊; 面部分候脏腑; 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1 [内经];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面部分候脏腑理论从《黄帝内经》发展至现代教材,经历了沿袭和消亡等演变。文章详细考证了《黄帝内经》面部色诊理论中的面部脏腑分区方法在后世的演变情况,分别揭示其中得到沿袭和逐渐消亡的内容,为《黄帝内经》的理论研究,现代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编写,以及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灵枢经[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刘衡如, 2013
[2]  
脉经校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沈炎南, 2013
[3]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郭霭春, 2013
[4]  
金匮要略方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中医出版中心, 2012
[5]  
中医诊断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李灿东, 2012
[6]  
望色启微[M]. 学苑出版社 , (清) 蒋示吉, 2009
[7]  
内经知要[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明)李中梓辑注, 2007
[8]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M]. 学苑出版社 , (明) 马莳, 2007
[9]  
中医诊法研究[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严惠芳主编, 2005
[10]  
方言校笺[M]. 中华书局 , 周祖谟校笺,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