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文化学探析

被引:2
作者
孙鹤
机构
[1] 辽东学院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力;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O I
10.14168/j.issn.1672-8572.2009.06.020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人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有了精神家园就有了人生幸福的感觉;社会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建立,有了共同精神家园就有了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和谐、进取的社会发展态势。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寓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单体寻找到精神家园的需要。本文自人的文化需要出发,运用文化学方法,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提出了应该关注的四个方面:人生动力与精神家园、社会发展与共同精神家园、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培植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哲学视域下的和谐文化构建 [J].
孙鹤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7-11
[2]   新生代农民工管理与和谐城市建设 [J].
朱建中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34-36+76
[3]   现代宇宙学及其哲学启示 [J].
罗先汉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5-8
[4]   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哲学追问 [J].
王洪奇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8-12
[5]   和谐社会构建中女性农民工市民化障碍探析 [J].
何晓红 .
商业研究, 2007, (01) :123-126
[6]   “80后”大学生社会观念研究 [J].
胡克培 .
当代青年研究, 2006, (08) :38-41
[7]   “新质农民工”的市民化与制度性机会 [J].
豆小红 .
青年研究, 2006, (03) :1-7
[8]   青年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透析 [J].
傅慧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44-49
[9]   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吴兴陆 .
人口与经济, 2005, (01) :5-10+43
[10]   青少年从众心理的社会学分析 [J].
李颖 .
教育评论, 2004, (0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