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的种群生命表

被引:9
作者
艾洪木
赵士熙
机构
[1] 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福建福州
关键词
茶毛虫; 生命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茶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捕食”、“寄生”、“其它”作用因子组建茶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并采用控制指数 (IPC)法分析各作用因子对茶毛虫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 .这 3种作用因子对第 1- 4代茶毛虫的 IPC分别为 4 .2 0 6 5、3.2 345、1.4 32 4 ;7.80 0 8、4 .4 6 2 7、3.2 152 ;6 .32 10、4 .70 19、3.6 2 35;3.94 57、3.7858、1.36 0 0 .天敌是影响茶毛虫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 ,控制作用“捕食”大于“寄生”.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与茶毛虫的卵孵化率 ,幼虫、蛹、成虫产卵前期存活率 ,成虫产卵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卵孵化率模型为 Y =- 2 95.5115+31.0 2 54X -0 .6 2 54X2 ,幼虫存活率模型为 Y =- 12 2 .36 0 1+18.390 0 X - 0 .4 0 6 0 X2 ,蛹存活率模型为 Y =- 12 6 .3515+14.86 34X - 0 .3114X2 ,成虫产卵前期存活率模型为 Y =- 94 .382 9+16 .5889X - 0 .380 9X2 ,成虫产卵量模型为 Y =- 593.4 2 88+6 6 .30 86 X - 1.3886 X2 .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茶毛虫及其天敌的生态位 [J].
艾洪木 ;
赵士熙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325-329
[2]  
温度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 persa发育速率的影响[J]. 艾洪木,赵士熙.武夷科学. 1998(00)
[3]   茶毛虫的防治指标 [J].
艾洪木 ;
赵士熙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52-57
[4]   茶毛虫黑卵蜂寄生行为观察 [J].
欧晓明 ;
江汉华 ;
陈常铭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6) :62-65
[5]   茶毛虫黑卵蜂产卵刺激素的研究 [J].
欧晓明 ;
江汉华 ;
陈常铭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6]   茶毛虫适宜生境及生态控制可行性初探 [J].
姚渭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1) :106-108
[7]   秦巴山区茶毛虫生活规律研究 [J].
姚渭 ;
左玉萍 ;
陈弘 ;
靳志义 ;
王国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3) :69-74
[8]   茶毛虫低位侧向分布习性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J].
姚渭 .
植物保护学报, 1987, (04) :267-271
[9]   茶毛虫的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 [J].
张汉鹄 ;
卜可华 ;
赵友明 ;
徐永 .
茶叶科学, 1987, (01)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