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评价

被引:1
作者
侯林春
彭红霞
李长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武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性; 气候变化; 响应; 定量评价;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0.03.019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气候条件及其变化是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最敏感、最活跃的因子,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明显。然而,气候变化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在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不同的连接区域的气候构成的气候变化序列可以替代同一个区域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序列,因为它们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基于此思想,选择气候条件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分别用我国南方的和北方的两个省代替),分别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利用现代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生产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等定量方法,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管理、地形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定量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可能是渐变或跳跃性的突变转型)对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气候条件转好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减小;农业社会和农业产出状况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也减小;人们会有选择地耕种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土地。当气候条件变差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增强;农业产出和农业社会状况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增大;人们更多关注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生产状况,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的关注严重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农田生产力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地形控制作用 [J].
闫慧敏 ;
刘纪远 ;
曹明奎 .
地理学报, 2007, (02) :171-180
[2]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J].
翟勇 ;
杨世琦 ;
韩清芳 ;
贾志宽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11) :54-60
[3]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J].
王铮 ;
黎华群 ;
孔祥德 ;
张正远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6) :706-713
[4]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J].
刘德祥 ;
董安祥 ;
陆登荣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2) :195-201
[5]   中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变化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的定量研究 [J].
王卫 ;
李秀彬 .
地理科学, 2002, (01) :24-28
[6]   我国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 [J].
陈佑启 ;
唐华俊 ;
陶陶 .
中国软科学, 2001, (01) :102-106
[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J].
唐国平 ;
李秀彬 ;
Guenther Fischer ;
Sylvia Prieler .
地理学报, 2000, (02) :129-138
[8]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
[9]   可持续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J].
徐祥华 ;
杨贵娟 .
中国农村经济, 1999, (09) :53-56
[10]   神经网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
潘大丰 ;
李群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 (02) :10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