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被引:19
作者
马全林 [1 ]
鱼泳 [2 ]
陈芳 [1 ]
刘有军 [1 ]
王芳林 [1 ]
张德魁 [1 ]
靳虎甲 [1 ]
机构
[1] 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沙漠化逆转; 土壤水分; 固沙植被; 半方差函数;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5.008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以初始阶段流动沙丘最大,之后逐渐降低,到封育恢复25 a后又出现恢复趋势,而且不同阶段样地及其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总体差异显著。不同逆转阶段样地各层土壤水分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土壤水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由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程度均高于50%。0~20 cm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逐渐增强,而20~40 cm和40~60 cm土壤水分的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研究认为干旱区流动沙丘固沙植被的恢复首先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但伴随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封育恢复25 a后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异质性出现减弱趋势,土壤水分与植被间逐渐趋于平衡,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土壤水分与固沙植被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16 / 7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动态 [J].
陈钧杰 ;
蒋进 ;
付恒飞 ;
宋春武 ;
全永威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4) :537-543
[2]   不同粒径沙土水分扩散率 [J].
刘新平 ;
张铜会 ;
何玉惠 ;
赵哈林 ;
赵学勇 ;
赵玮 ;
栾天新 ;
单丽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249-253
[3]   不同地形条件对沙漠植物生长和沙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石莎 ;
冯金朝 ;
邹学勇 .
干旱区地理, 2007, (06) :846-851
[4]   荒漠人工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J].
潘颜霞 ;
王新平 .
中国沙漠, 2007, (02) :250-256
[5]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J].
王继和 ;
马全林 ;
刘虎俊 ;
杨自辉 ;
张德奎 .
中国沙漠, 2006, (06) :903-909
[6]   流动沙丘干沙层厚度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J].
刘新平 ;
张铜会 ;
赵哈林 ;
何玉惠 ;
云建英 ;
李玉强 .
干旱区地理, 2006, (04) :523-526
[7]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J].
马风云 ;
李新荣 ;
张景光 ;
李爱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789-795
[8]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在降水后的空间变异特征 [J].
赵学勇 ;
左小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李玉强 ;
移小勇 .
干旱区地理, 2006, (02) :275-281
[9]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J].
李新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4) :361-370
[10]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J].
王继和 ;
马全林 ;
杨自辉 ;
刘虎俊 ;
詹科杰 .
中国沙漠, 2004, (06)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