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对策

被引:33
作者
段菁春 [1 ]
柴发合 [1 ]
谭吉华 [2 ]
薛志钢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钢铁行业; 环境管理; 排放标准; 控制技术;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3.03.016
中图分类号
X757 [黑色金属冶炼];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根据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已达81.74万t,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55%,是继火力发电、机动车、水泥工业后第四大氮氧化物排放源。针对中国重要氮氧化物来源——钢铁工业的氮氧化物生成机制,排放节点及特征,国内外控制技术现状开展综述研究。研究表明,钢铁工业中的氮氧化物的产生以高温型为主。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过程为主要的氮氧化物排放源。收集并整理了国外在钢铁各工序上的主要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状况。在回顾中国钢铁大气污染物控制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控制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110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污染物排放削减潜力评估方法——以中小型钢铁企业为例 [J].
郝永利 ;
欧阳朝斌 ;
乔琦 ;
郑羲 ;
何绪文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 32 (05) :82-84+96
[2]   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发展及其优缺点 [J].
王永强 ;
陈连生 ;
李娜 ;
王涛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03) :12-15
[3]   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 [J].
吴晓青 .
环境保护, 2009, (16) :9-11
[4]   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J].
刘征建 ;
张建良 ;
杨天钧 .
中国冶金, 2009, 19 (02) :1-5+9
[5]   电炉烟气除尘及余热回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J].
徐启明 ;
孙振巍 ;
黄晓梅 ;
李海凤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10) :106-108
[6]   高温低氧空气燃烧(HTAC)技术在我国冶金工业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J].
吴光亮 ;
李士琦 ;
郭汉杰 ;
朱荣 ;
李正邦 .
钢铁, 2004, (09) :69-73
[7]   中国主要湖泊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 [J].
叶雪梅 ;
郝吉明 ;
段雷 ;
周中平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 (01) :54-58
[8]   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J].
田贺忠 ;
郝吉明 ;
陆永琪 ;
朱天乐 .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06) :14-18
[9]   我国SO2和NO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J].
王文兴,王纬,张婉华,洪少贤 .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03) :161-167
[10]  
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