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土壤共存重金属元素形态变化及生物有效性实验分析——以Cd、Zn、Ni元素为例

被引:7
作者
赵转军
南忠仁
王胜利
刘晓文
陶燕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绿洲土壤; 重金属Cd、Zn、Ni; 形态分析; 复合作用; 生物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镉、锌、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Zn、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3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依次为Cd>Ni>Zn。根据回归分析,元素Zn对胡萝卜块茎和茎叶吸收Zn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元素Ni对胡萝卜各部位吸收贡献最大的均为Ni的铁锰氧化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194 / 12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其环境学意义 [J].
窦磊 ;
周永章 ;
高全洲 ;
彭先芝 ;
蔡立梅 ;
古志宏 .
土壤通报, 2007, (03) :576-583
[2]   鄂尔多斯地区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 [J].
智颖飙 ;
王再岚 ;
马中 ;
王中生 ;
邓自发 ;
李红丽 .
生态学报, 2007, (05) :2030-2039
[3]   泉州走马埭典型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析 [J].
何园 ;
王宪 ;
陈丽丹 ;
郑盛华 ;
蔡真珍 .
土壤, 2007, (02) :257-262
[4]   铅锌矿废水污染水稻土Cd的化学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J].
杨清伟 ;
蓝崇钰 ;
束文圣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2) :500-504
[5]   污泥中的重金属特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 [J].
任福民 ;
周玉松 ;
牛牧晨 ;
许兆义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2007, (01) :102-105
[6]   锌、镉在紫色土中的竞争吸附 [J].
朱波 ;
汪涛 ;
王艳强 ;
高美荣 ;
青长乐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S1) :73-77
[7]  
根际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曹秋华,普绍苹,徐卫红,熊治廷.广州环境科学. 2006(03)
[8]  
根际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曹秋华,普绍苹,徐卫红,熊治廷.广州环境科学. 2006 (03)
[9]   水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绿洲城镇化 [J].
丁文晖 ;
孟宝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80-82
[10]   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与植物吸收的关系 [J].
崔妍 ;
丁永生 ;
公维民 ;
丁德文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5, (02)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