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研究看“传播学本土化”话语

被引:31
作者
刘海龙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传播学本土化; 中国传播学史; 受众研究;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08.07.00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传播学本土化"的争论中,大多数参与者采用的是"应然"的规范研究话语,本文以受众研究为例,从经验的、"实然"的角度对"传播学本土化"的现实进行考察。本文以中国传播研究中成果最丰富的受众研究为例,说明受众研究在中国的产生并不是在舶来的美国传播研究的影响下产生的,而是党报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受众研究和传播研究从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本土化特征,西方传播学不是主导了中国传播研究而是被整合进了中国的传播研究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M].叶启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大众传播新论.[M].徐耀魁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M].杨国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M].翟学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M].郑杭生;王万俊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7]   传播学本土化的选择、现状及未来发展 [J].
潇湘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5, (04) :34-39
[8]   反思:传播研究本土化的困惑 [J].
李彬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5, (06) :7-9